
天天念叨给孩子“补钙”,这些暗藏的误区你踩中几个?
钙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,但网络上信息复杂,误区也不少。喝骨头汤真的补钙吗?哪些宝宝需要补钙?本期我们就来打破这些常见的补钙谣言,带你科学地补钙!
传言:多喝骨头汤能补钙,汤越白越补。 真相:错!骨头中的钙很难溶解到汤里。哪怕熬得再久,一碗250ml的骨头汤钙含量只有3mg左右,而同样一杯牛奶就有约250mg的钙,差不多相当于80多碗汤!骨头汤其实富含脂肪和嘌呤,喝多反而容易引发高血脂或痛风。真想补钙,推荐喝牛奶、吃豆制品或深绿色蔬菜(记得先焯水)。 传言:空腹补钙,吸收更彻底。 真相:错,还伤胃!空腹补钙(尤其是碳酸钙)容易刺激胃,加上此时胃酸少,反而不利于吸收。建议餐后1小时或随餐服用,胃酸充足还能减少刺激。晚上睡前补钙也不错,夜间血钙低,吸收更好。 传言:每天总量一样,一次吃完更方便。 真相:错,效果会变差!人体一次最多吸收500mg左右的钙。研究发现,把一天的量分2至4次吃,吸收率能提高20%以上。建议每次补钙不超过200mg,少量多次效果更好。 传言:钙片直接吞也没事,不用嚼。 真相:看类型!常见的碳酸钙片最好嚼碎再吞,能加大接触面积、帮助吸收,还能减少胃部不适。像柠檬酸钙这类水溶性好的,按说明书服用就行。 传言:蔬果含维C,肯定能促进钙吸收。 真相:有条件!维C确实有帮助,但很多蔬菜(比如菠菜、苋菜、韭菜等)含大量草酸,草酸和钙结合会形成草酸钙,反而阻碍吸收,甚至增加结石风险。吃这类蔬菜前最好先用开水焯一下,去除草酸。钙片最好也别和高草酸食物同一时间吃。 传言:补钙就够了,维D不重要。 真相:大错特错!维生素D是钙的“好搭档”,没有它,大部分钙都无法被吸收。富含维D的食物较少(如蛋黄、动物肝脏、深海鱼),最实惠有效的方法就是晒太阳(注意避免暴晒)。 从宝宝出生后几天开始(通常是出院回家后),每天就需要补充400国际单位(IU)的维生素D,1岁后补充量要增加到600国际单位,且需要一直补充。 要注意的是,母乳和配方奶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少,无法满足宝宝的需求,所以不能靠喝奶来补充维生素D,必须额外补充维生素D制剂(如维生素D滴剂),这才是保证钙吸收的关键。配方粉喂养或者混合喂养的宝宝,要减掉从配方粉中获得的维生素D的量,缺口再用维生素D制剂补齐。 大多数宝宝不需要额外补钙,但也有少数特殊情况,需要由医生进行评估,看是否需要补充钙剂。 有些宝宝因为挑食、拒奶,每天奶量连300毫升都达不到,辅食也只吃少数几种,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钙,这种情况可以在医生评估后,适当补充钙剂。 感受到寒气的小昆虫开始用细土小心翼翼地封堵巢穴的洞口,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冬眠做准备,这表明自然界已经全面进入越冬准备状态。 如果宝宝出现了明显的缺钙症状(比如严重的骨骼变形,且经过检查确认血钙、骨密度等指标异常),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缺钙程度,推荐合适的钙剂和补充剂量。